草料二维码生成器
平台功能应用方案模板库价格社区帮助
免费注册登录
  • 进入后台
活码引擎
内容展示
内容丰富、随时更新的展示平台
表单
关联表单实现扫码填写和查看记录
状态
在二维码上显示物品当前状态
动态数据
在码上展示操作记录和填表统计
管理与协作
数据管理
多维度统计表单、状态等数据
成员功能
组织内外、成员间分工管理
通知与协作
异常、审核、计划等消息实时提醒
计划管理
按周期制定巡检计划,避免漏检
AI 功能
AI 解读
New
AI 解读长内容,帮扫码者快速找到需要信息
AI 智能填表
New
AI 自动识别拍摄照片,智能填充表单
AI 表单组件
New
AI 识别表格单据、证件或实物照片等
AI 图片审核
AI 审核扫码者上传的图片是否符合要求
集成与连接
草料开放平台
开放API,支持数据同步与批量标签等
企业微信版
在企业微信中使用草料二维码
蚂蚁区块链存证
数据记录上链保存,确保不被篡改
数据推送
结合数据api,应用草料数据,搭建看板
批量与标签
批量生码
使用批量模板,批量生成子码及管理
标签制作
150+标签样式,内容可以灵活调整
排版印刷
提供多种打印格式与指南,快速落地

各行各业的
二维码应用方案汇总

目前已有数十万用户在草料搭建了二维码业务系统,我们将用户的使用经验整理成了应用方案。

场景应用
产品介绍产品宣传、使用说明、产品画册等
设备巡检消防巡检、设备点检、维修保养等
签到报名会议签到、活动报名、扫码核销等
人员管理实名管理、人员档案、培训记录等
业务介绍公司介绍、旅游行程、业务说明等
固定资产资产标签、领用登记、车辆管理等
信息展示教学培训、办事指南、展品介绍等
区域巡查隐患排查、安全巡查、管线巡查等
出入登记访客登记、访客预约、来访指引等
消防安全灭火器、消火栓检查,安全宣讲等
信息收集意见反馈、调查问卷、领用登记等
标牌标识危废标签、商户门牌、景区介绍等
行业应用
生产制造一物一码动态数据,管理生产现场
教育培训培训业务介绍、材料收集、借还登记等
建筑施工用二维码管理施工现场的全套方案
文化旅游行程介绍、路线汇总、酒店入住指南等
能源电力设备巡检、区域巡查、人员管理等
行政事业单位办事指南、业务办理、村务公开等
物业后勤设备维保、访客登记、绿化养护等
查看更多用户应用经验
医疗卫生医疗设备管理、健康宣教、消毒记录等
社区文章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6氪  2023-03-15   浏览 15774

loading

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对于大多数国内网民来说,这样的对话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扫码支付、扫码登录、扫码点餐、扫码加好友、扫码查看商品信息……一个个黑白颗粒组成的小方块,早已成为国人最为熟悉的互联网产品。

以至于2022年初的迪拜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期间,腾讯花了整整70分钟的时间向全球直播介绍中国人的“码上生活”,涉及二维码在日常生活、生产制造、文化保护、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的落地应用。

然而在讨论数字化转型的话题时,却很少有人会想到二维码。这项毛细血管般渗透进社会角角落落的技术,似乎成了被“遗忘”的对象。

二维码的“第二故乡”

早在2018年前后,业内就出现了一种说法,即中国已经是二维码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二维码应用占全球九成以上。

尽管数据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却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并不是二维码技术的起源地,也不是最早将二维码投入应用的市场,却是二维码应用普及率最大、应用场景最多元的国家。

把时间拨回到1994年,日本电器公司Denso的工程师原昌宏为了解决条形码在生产管理中出错率高的问题,耗费两年时间发明了“回”字型二维码,扫码的速度大大提高,哪怕污损达到30%,也可以准确识别。原昌宏给这项技术起了个名字叫“快速响应码”,英文缩写就是大家熟知的“QR码”。

为了在二维码赛道上弯道超车,吸引更多企业购买自家生产的扫码器,Denso甚至开放了相关技术专利。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QR码仅被一些便利店使用,一度被戏称为“加拉帕戈斯技术”,泛指只能在某个孤立市场使用的技术。

时间来到2009年,站在移动互联网浪尖的美国开始试水二维码,包括Google Maps在内的产品想要利用二维码连接线上和线下。遗憾的是,彼时用户想要扫描二维码,必须要安装特定的APP,繁琐的体验让大多数用户对二维码兴致索然。

二维码的命运转折,最终出现在中国。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2012年5月发了一条朋友圈:“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有人直言自己从来没用过二维码,也有人认为二维码只是信息录入口。

直到6年后,马化腾才在公开场合解释当初押注二维码的原因:“2012年就觉得二维码技术很重要,把微信加好友设计成扫码,是为让用户心里知道,扫二维码就要掏出微信。”

也许腾讯推广二维码的意图并不单纯,却成功培养了中国用户的“扫码”习惯,加上科技大厂对于移动互联网浪潮的焦虑,二维码的入口价值不断被挖掘:2013年微信支付上线,付款流程和二维码深度绑定;2014年“打车大战”拉开帷幕,最成功的地推方式就是让用户扫码下载APP;2015年共享单车争夺战开场,几乎所有的单车上都贴了二维码,用户拿出手机扫码便能把车骑走……

同样是在2012年前后,草料二维码、快拍二维码等生码、解码和美化工具应运而生。如果说微信解决了扫码入口,这些工具类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二维码的可玩性:文本、网址、文件、图片等都可以通过生码框快速转换成二维码,二维码图案也不再局限于黑白方块,可以自定义颜色、背景和logo。

以往和二维码有关的故事中,这类工具产品鲜有人谈及,可回头复盘二维码在中国的应用历程,工具类产品其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简单的生码框,为普通人推开了二维码的大门,即使是不懂代码的非技术人员,也可以制作自己想要的二维码。二维码不再是少数企业的特权,而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普惠技术。

虽然二维码的发源不在中国,却是名符其实的“第二故乡”,不单单释放了二维码的应用潜力,还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使用二维码解决问题。正如外界对“中国式创新”的评价:科技应用创造性地与最广大的人群结合。

精细化管理的新解

对于二维码的现象级爆发始于中国的原因,知乎等问答平台上与之相关的讨论有很多,而且逐渐形成了两个几近共识的答案。

一是智能手机的普及;Denso在上世纪90年的的功败垂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扫码器的限制,二维码被限定在部分场景、部分企业才会用的产品。而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彻底降低了扫码门槛,奠定了二维码全民化的群众基础。

二是信息化基础薄弱;有别于欧美市场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国十几年前的金融基础非常薄弱,间接成就了二维码支付的逆袭。消费恰恰是社会信息化转型的底层动力,二维码因此在中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诸如此类的解释不乏其合理性,却只回答对了一半。就像张小龙曾经的定义,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消失,二维码的历史使命是否也将结束?连“二维码之父”原昌宏都有着相似的态度,2014年欧洲专利局授予原昌宏欧洲发明大奖,他却在现场预言:“二维码最多还有10年寿命。”

并非是原昌宏眼光短浅,错估了二维码的生命周期,而是二维码的价值在一次次实践中发生了进化。

在移动互联网的语境里,二维码的定位是连接线上和线下,应用方向被定格在打开网站、添加好友等基础功能。到了物联网的时代,二维码被寄予新的愿景——连接万物,通过连接物品信息,实现对人、事、物的精细化管理。

可以找到的案例有很多。

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中,二维码与RFID一道成为“标识”,一张张二维码标签就像是设备的“身份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产品的生产规格等各种细节,数据被汇总到大屏幕上,整个工厂的生产状况一清二楚。

浙江省在2022年开始建设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示范区,核心正是用二维码彻底替代条形码,并通过二维码连接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上下游环节,扫码即可进行商品溯源、结算支付、查看产品介绍等功能。

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用二维码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不止是上面提到的“宏大叙事”,被赋予了生码能力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也在挖掘二维码的新场景。

王建丁是某生产制造企业的监理部主管,为了解决员工安全培训的问题,王建丁尝试将一些文档、法规等文档制作成了通俗易懂的视频,然后把这些内容上传在草料二维码上,员工只需要用微信扫码,就可以看到对应的培训内容,王建丁可以在后台实时查看员工的学习情况,并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

某建筑集团负责设备巡检的张扬,发现了草料二维码的另一个应用场景:他为每个需要巡检的设备都制作一张二维码,通过在二维码上关联表单的方式,维护人员只需要用微信扫描设备的二维码,就能够填写设备的巡检情况,一旦发现故障问题,还可以拍照、语音、视频等方式直观地记录检查结果。

也许这才是二维码的魅力所在。

不管是应用场景,还是交互方式,都不是一两家所谓的巨头定义的,二维码作为“平民化工具”交给了每一个需要的人,然后与不同个体、企业、行业的需求融合,催生出了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从最初的线上线下入口,到精细化管理的新解法,就是最好的注脚。

润物无声的“架桥者”

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是:二维码已经是物理世界走向数字世界的入口,并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何在数字化转型中缺少存在感?

或许可以参考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评论“创新突破和普惠应用”时的看法:科学技术从突破到真正成为一种普惠的技术之间,还会有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顶天立地”,第二个阶段是“铺天盖地”。

诸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当下炙手可热的概念,无疑正处于“顶天立地”的阶段,多半会强调新技术给生产力带来的变化,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其价值,即使在落地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门槛。

诞生近30年的二维码,早已过了“铺天盖地”的阶段,以至于人们对这项技术近乎“无感”,就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让人忽略了它的存在。这也是普惠技术最鲜明的特征,看起来不再“性感”,又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维码的“润物无声”,并不意味着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缺少想象空间,相反正在扮演数字化“架桥者”的角色。

以疫情期间的健康码为例,二维码的桥梁作用不言而喻:居民自主录入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核验,同时进行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统计分析,原本复杂的信息上报管理体系,被简化为平台和用户的两端关系。

对应到数字化转型的切实需求,在精细化管理上牛刀小试的二维码,已经跑出了一条“看得见的路”,从一个编码识别标准和技术,演变成为连接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桥梁,在零售、金融、交通、制造、建筑等行业催生出了一物一码、一事一码、一人一码等创新应用。

按照工信部在2022年末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所提到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要聚焦中小企业转型痛点难点,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面对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作为普惠技术的二维码何尝不是一种解题思路?

想要用二维码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只有中国市场。创办于2019年二维码管理平台Beaconstac,在2023年初宣布获得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主营业务是帮助企业自行设计品牌专属的二维码,并帮助企业跟踪二维码的使用情况。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harat Potharaju表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二维码技术以简化流程。疫情加速了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更快地连接起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被资本追捧的Beaconstac,更像是一款Copy form China的产品。比如前面提到的草料二维码,过去十余年时间里逐步从生码和美化工具,进化为二维码为入口的云服务,业务涵盖设备巡检、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无纸化登记等等。而且比起动辄几十万的IT管理系统,草料二维码云服务的年订阅费用已经被压缩到千元级别。

行业高度内卷的结果就是,二维码正在成为许多轻量级数字化应用的“平替”。至少就阿拉丁指数来看,草料二维码在工具类小程序中的排名和腾讯文档、百度网盘不相上下,二维码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已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跑地位。

放到全球竞争的视野下,二维码是中国企业为数不多的先发赛道,有着成熟的用户习惯、厚实的产业基础、庞大的应用潜力。在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抉择中,不应该低估二维码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不应该忽略普惠技术与平民化工具的普适性。

最后的话

二维码的故事还在继续。

可能再过五六个年头,人们对二维码的理解已经不是“你扫我,还是我扫你”,黑白相间的方块将是生活中越发无可替代的存在,继续以“架桥者”的身份不断和新技术融合,成为影响中国各行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注:王建丁、张扬均为化名。


文章转载自36Kr:《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讨论区

  • 讨论

      问题提交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草料二维码”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回复通知

      也可以在「提问题」-「提问记录」中查看所有问题回复

      添加标签

      修改来源

      你还未登录
      需要登录后才能提问和回复
      正在登录中...
      暂无相关讨论
        请电脑登录草料进行建码



        加载中...

        立即使用

        ©2011-2025 cli.im 宁波邻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2002384号-4

        我们努力把二维码技术做成简单实用的产品
        让每个人和组织都能轻松使用

        平台功能
        • 内容展示
        • 表单功能
        • 动态数据
        • 成员功能
        • 批量生码
        • 标签制作
        应用方案
        • 产品介绍
        • 签到报名
        • 业务介绍
        • 信息展示
        • 出入登记
        • 信息收集
        • 设备巡检
        • 人员管理
        • 区域巡查
        • 固定资产
        • 标牌标识
        • 消防安全
        AI 功能
        • AI 解读
        • AI 智能填表
        • AI 表单组件
        • AI 图片审核
        服务与支持
        • 帮助中心
        • 草料社区
        • 更新公告
        • 新手指南
        • API 文档
        关于草料
        • 关于我们
        • 经营理念
        • 数据安全
        • 加入我们
        • 我要投诉
        ©2011-2025 草料二维码 版权所有浙ICP备12002384号-4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平台logo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0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40297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23】1399-036号用户协议侵权申诉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