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坤 2025-07-08 浏览 2864
在矿山、化工这类高风险行业里,隐患排查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但也是最容易“走形式”的地方。隐患有没有查到是一回事,有没有真正改掉,是另一回事。而“查到但没改”这种情况,其实比没查更危险。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这种“发现”和“消除”,中间其实隔着一整套流程——谁来报、谁来改、谁来复查、有没有证据。这些环节任何一个掉链子,都会让制度空转。
我们之前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隐患靠纸上登记,整改靠人盯人。有时候员工写了纸表上报,但根本没人处理;有时候整改做了,但没有照片记录,也没人确认到底改没改。到最后,隐患数据看着不少,但真正闭环的不到一半。看似做了排查,其实改没改,谁也说不准。
直到去年,我们开始尝试用草料二维码做一套隐患闭环管理机制,效果出奇的好,关键是不需要开发、没有额外成本、现场员工能快速上手。本文就结合这段实践经验,讲讲怎么真正“让隐患闭环”。
后来,我们换了一个方式。没有引进复杂系统,也没有上MES或者OA,而是用草料二维码做了一套轻量级的隐患闭环机制。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不到一个月,效果就显现出来了。上报更快了,整改能追溯了,复查也不再靠口头确认,而是有图有据。
我们做的第一步,是为各个作业区域贴上专属二维码。二维码背后连着一个隐患上报的表单,员工扫码之后,能直接填写隐患描述、上传现场照片,甚至还能自动带上定位水印。提交之后,数据就进了系统后台,不用再靠人转纸,也避免了遗漏。
我们为每个矿区、车间、关键岗位制作了专属二维码,张贴在现场。员工发现隐患后,手机微信一扫,就能进入上报页面。填写内容包括:隐患类型与描述、现场照片(带定位水印)、发现地点与发现人。上报后,信息自动同步到后台,标记为“待整改”状态。
今年草料二维码还推出了AI智能填表的功能,可以直接通过拍照,让AI自动识别照片中的隐患类型与位置,并自动填写“隐患描述”,上报人只要再简单修改一下 AI 填写的内容,确认无误后就能提交,隐患上报更简单了。
可以在后台设置消息推送规则,把信息自动推送给对应的负责人。比如电气类问题,直接@电气组负责人。平台会自动发送微信提醒,避免了靠人转达的延迟与遗忘。
我们把这个环节叫做“信息不落地”,意思是不会有人因为忘记交接或值班换岗而错过隐患处理。这一小步,其实解决了我们过去大量“上报了没人理”的问题。
整改人员扫码进入隐患详情页,必须填写处理过程,上传整改后的照片,可以跟上报的照片做前后对比,并将状态更新为“已整改”。很多人觉得这个要求繁琐,但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反而让整改变得更踏实了。
复查阶段我们也引入了扫码操作,安全员现场扫码就能看到隐患是怎么报上来的、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图、处理了什么,然后做判断是否合格。符合要求的,状态标记为“已销项”,否则可驳回,继续整改。这种方式不依赖记忆,也避免了验收靠“拍脑袋”。
我们每月汇总隐患数据,只需一键导出Excel/PDF,所有隐患的发现时间、整改过程、验收照片都自动归档。不仅用于内部复盘,也能作为应对安监局检查的材料。
整个流程下来,我们发现最大的变化是,隐患治理不再靠“喊话式管理”,而是变成了系统化、透明化的过程。每一条隐患从发现、整改到复查都有记录,管理层要看数据、一线要看进度,都可以一目了然。月底做汇总时,也不用再去翻纸档,草料后台可以一键导出全部隐患台账。
以前我们也试过一些App类的隐患上报系统,但员工用得不多,一是觉得操作麻烦,二是要安装、登录、培训。而草料二维码不需要这些,扫码即用,微信授权就可以绑定账号。用得越多,我们越觉得它适合做这类场景的“第一步数字化”工具。
现在我们每个月的隐患闭环率基本能维持在95%以上,整改时效也比过去快了接近一半。不是靠压任务做上来的,而是流程跑顺了、机制立住了。说到底,很多中小企业不是不愿意做闭环,而是找不到一个既轻量又好落地的办法。
草料二维码提供的其实就是这么一种方法。它不是什么全功能的EHS系统,也不包打天下。但对于像我们这样没有专职IT、不具备开发能力的矿山项目来说,能有这么一套“扫码就能跑”的闭环工具,已经解决了过去几年最头疼的问题。
落实制度靠流程,而流程能不能闭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是不是够简洁。在隐患排查这件事上,复杂不一定代表先进,能落地、能用起来、能留下记录,才是关键。
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