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2025-09-10 浏览 1563
多数企业的设备管理中,“有没有巡检”往往不是关键问题。管理者真正担心的是:巡检是否真实执行、记录能否随时调用、出现问题能否迅速追溯并厘清责任?
不少单位发现,即便巡检记录填得完整,也可能存在诸如“未到现场却签字”“纸质记录模糊难辨”甚至“关键时刻台账找不到”的情况。而这些具体问题,恰恰是事故发生后无法交代、无法应对的风险根源。
近两年,不少企业选择通过更简单、更轻量的二维码巡检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每台设备贴上一个码,扫码就能填表、上传照片、留痕追溯。简单的改造,却在不同企业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我们整理了五家企业的一线实践,它们没有部署庞大的信息系统,而是从具体问题入手,借助二维码跑通了“能查、能追、能落地”的设备巡检管理流程。希望通过这些案例,为你提供一些数字化方面的参考方向。
在余吾煤业副立井,提升机承担着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重任。过去,点检过程常常遇到监管不便、检查不到位、数据难查等问题。
为了改善环境,机运二队通过草料二维码,为副立井设备制定了“智能二维码”巡检方案,并统一实施“一机一码”制,设置了 9 个关键点检点,每个点由指定责任人负责,扫码后需逐项确认检查内容。设备基础信息、操作规程、维修文档等也同步展示在码内,巡检时无需再调阅纸质手册。
在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或隐患时,环节人员可通过扫码直接反馈,支持文字、照片、录音、视频等多形式上传,系统自动通知维修人员处理,既确保提升机安全稳定运行,也节省了大量记录本纸张浪费。
作为国内最大的钼生产商,设备运行工况直接关系到产量与安全。以往,点巡检过程主要依赖纸面记录和人工上报,不仅存在滞后性,也难以验证真实性。
他们借助二维码进行线上点巡检的管理创新:每台设备张贴二维码,扫码后进入巡检表单,实时记录电机温度、电压、轴温等参数,并上传现场照片。公司管理层和车间主任可以在系统中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追踪问题处理进度。
更进一步,巡检数据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设备包机制挂钩。点检是否执行、问题是否闭环,都会影响相关岗位绩效评分。这一机制强化了执行力,也推动了点检数据真正成为设备管理的依据,该厂设备运转率达到了98.7%,为稳定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混凝土生产现场设备分布广泛,包括混凝土罐车、环保设备、消防设施等设备,传统巡检记录难以共享、难以分析,导致问题处理滞后、重复工作多。
金隅通过草料二维码为设备制作二维码标牌,一线员工无需下载安装APP,无需专门培训,微信扫码就能完成巡检、维修、保养等登记,还能上传现场照片。系统会自动记录检查人、时间、异常情况,防止事后补填。
管理人员可在后台统一制定巡检计划、管理巡检数据记录,逐步建立起清晰的设备电子档案。不仅方便内部管理,还能让一线员工随时调阅,减少重复沟通,提高协同效率。
使用人员表示:“通过二维码收集的安全管理过程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在管理后台,直接开放给员工,现场调阅很方便。”
企业管理的小区项目31个,共有700多台电梯,维保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由于电梯较多,维保监管难度大,过去存在维保走过场、记录不规范、履约情况难以监督,风险难控。
为此,他们利用草料二维码批量生成了电梯维保二维码,每台电梯张贴编号二维码,维保人员扫码签到后完成机房、轿厢顶、底坑设备检查,并填写记录表。提交前须由物业跟进人签字确认,系统支持拍照定位水印、记录 PDF 下载和数据汇总分析。
上线一月后,维保质量明显提升,维保过程也更规范,电梯故障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在国电投建业光伏电站,现场工作流程涉及大量记录:设备巡检、班前会签到、培训记录、车辆管理等。长期依赖纸质作业卡和签字表,不仅费时费力,数据调阅更为困难。
电站引入草料二维码后,制作了 228 个二维码,用于设备巡检、员工培训签到、三会一活动记录、车辆使用登记等多个场景。每位员工、每台设备均有唯一身份二维码,现场扫码即可进行信息登记并上传图文资料,后台可统一管理、数据统计和自动生成报表。
班组管理也因此有了新结构。安全培训是否完成,谁缺席了早会,哪个设备三次维保未闭环,管理者无需等到月底对表,而是每天在系统中就能掌握一线情况。
这些案例来自不同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不是从“系统上线”开始的,而是从“记录需要数字化”这个根本问题出发,用草料二维码搭建了轻量化的二维码设备巡检系统。
它们没有投入大量人力,也未引入冗长培训,而是在原有流程上做了一项小改动:把“纸笔记录”变成“扫码记录”。
对于那些仍在用纸笔填写点检记录、依赖人工归档的企业而言,也许不需要从 MES 或 CMMS 做起——先贴上一个二维码,可能就能跑通设备巡检的初步数字化。
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