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九局佛山顺德大良智谷地块项目 2025-10-24 浏览 4853
水电九局佛山顺德大良智谷地块项目通过草料二维码平台,搭建“码上安全”管理体系,为设备、人员和危险源创建二维码,实现了设备巡检留痕、隐患整改可追溯、安全交底可视化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效率,推动工地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预防”,让项目安全管理向“智慧安全”“本质安全”不断迈进。
以下内容转载自人民网-贵州频道,原文标题和链接为《水电九局广东佛山顺德大良智谷地块项目推动项目安全管理“数智化”》
扫一扫,安全规范即刻呈现;拍一张,隐患整改全程留痕。在水电九局佛山顺德大良智谷地块项目现场,一枚枚看似普通的二维码,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模式。
“这个小方块,就像给每台设备配上了‘身份证’!”施工现场,项目安全员顾六鑫刚指着电箱上的二维码介绍,“过去检查设备,老师傅要带着厚厚一沓资料翻找,现在只需用手机扫一扫,设备信息、操作规程、检查记录一目了然。”

他现场演示了如何用手机获取设备信息,当用手机对准设备上的二维码扫描后,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该设备的验收日期、操作规程、维护记录,以及相关责任人员信息。“最重要的是,每次检查都要求现场拍照上传,照片自带时间水印,无法从相册中选择,这就确保了检查真实到位。”
开展一次检查,整理资料三天,曾是项目资料员邓文丰的工作常态。面对安全巡查记录、设备检查表、技术交底文件等项目资料检查工作,项目资料员常常会面临连夜整理资料,资料找不到、对不上的情况。
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在佛山顺德大良智谷地块这个占地面积约8.9万平方米、包含5栋高层住宅的项目工地上,数十台设备、数百名施工人员、错综复杂的施工环节,构成了安全管理的庞大网络,项目资料的收集、规整、梳理工作是项目管理面临的重大难题。

“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员经验和纸质记录,效率低、易疏漏。”项目经理余磊坦言,“安全交底内容枯燥,工人不爱看、记不住;设备巡检流于形式,真假难辨;危险源监管不到位,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点。”
传统的管理模式,为项目资料管理带来重重考验;项目因管理方式落后暴露出的短板,成为桎梏项目管理高效有序推进的挑战。
变化始于草料二维码系统的引入。项目团队将二维码技术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码上安全”管理体系。
一人一码,安全帽上的“移动档案”。“扫描安全帽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我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健康情况等。”吊篮上正在外墙粉刷作业的老刘指着自己安全帽上的二维码说。

一设备一码,巡检过程的“真实记录”。在4#楼施工电梯旁,设备物资管理员谷磊正在更新维护特种设备二维码信息。“每次设备检验后,我们都要及时上传所有的检验结果。”他认真地说道,“如果扫描二维码,发现设备信息到期没有更新,就要马上停用,立即通知厂家做检测,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
一区域一码,危险源的“电子围栏”。项目部对危险源实行二维码管理,每个危险源都有专属的“身份证”。“扫描地下室消防区域的二维码,不仅能看到专项施工方案、验收记录,还能实时查看日常监测数据。”安全员何星儒介绍。
“刚开始大家都不习惯,觉得是多此一举。”木工班组的李师傅回忆起二维码推广初期的情景,“我们这些老工人,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眼睛。”
然而,一次事件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去年雨季,台风来临前的安全检查中,李师傅通过扫描临时用电箱的二维码,发现一条“接地电阻偏大”的问题记录还没有整改。他立即通知电工整改,消除了潜在隐患。
“现在要是没二维码,心里反而没底了。”李师傅笑着说,“扫一扫,心里踏实。特别是技术交底,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扫码看视频演示,比听讲解强多了!”
“过去技术交底,工人们听过就忘。”项目生产经理姚凯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我们把复杂的施工工艺做成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存入二维码,贴在施工现场,工人们随时可以扫码学习,施工误差率显著下降。”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应用,二维码技术给项目带来的,远不止效率的提升。
“最直观感受是管理效率的提升。”项目资料员邓文丰兴奋地说道,“我们现在每次现场安全检查再也不用带一堆纸质资料了,查验设备、工序安全资料,只需要轻轻一扫,检查效率起码提升一半以上。”
根据项目部直观统计分析,通过“二维码+安全管理”平均将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周期缩短了70%,整改完成率基本保持在100%;随着施工人员主动扫码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的比例逐渐上升,现场违章作业现象大幅减少;另外,项目安全管理资料打印成本都下降了约50%,大幅节约了A4纸等办公耗材费用,推动项目管理降本增效。
“最重要的是,二维码应用让项目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预防。”项目经理余磊说,“从事后追责变为过程控制,从少数人负责变为全员参与。”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进一步做好二维码技术应用经验的总结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融合升级。”项目经理余磊展望道,“比如,将二维码技术与智慧工地建设相结合,扫码即可查看项目建设的整体进展,实时监测现场安全动态;在危险区域设置电子围栏,未经安全认证的人员扫码时会发出警报。”
“二维码不只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管理理念的变革。”他补充道,“它让安全管理变得可视化、可追溯、可量化,最终实现从‘智慧安全’到‘本质安全’的跨越。”
夜幕降临,工地上的二维码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如同一个个守护安全的“密码”。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方格,承载着项目安全管理的智慧与责任,正在悄然解锁传统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新模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水电九局顺德大良智谷地块项目的实践证明,技术赋能的安全管理,正在让项目安全管理向“智慧安全”“本质安全”不断迈进,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文/刘帅领、顾六鑫、尹芳芳 图/刘帅领)
讨论区